close

試讀:石川智健《靈機一動的機率──經濟學探員伏見真守》

 

(伏見真守和木下麻耶的對話……)

 

「妳知道人們為什麼一定不會選擇『大中取大』的行動嗎?道德之類的意見在這裡暫時排除。如果道德會限制人類的行動,就不會發生戰爭、搶劫或殺人了。」

 

「當然是因為有風險。即使獲利最大的選項是殺人,失敗時的代價也太大了。」

 

「一點都沒錯。考量到失敗時的風險,人們無法選擇『大中取大』,一般人應該會做出保守的決策。不過採取積極決策的人雖然少,但確實存在。」

 

我百分之百不容許贏了就跑。

 

以檢警人員作為偵探的角色,在推理小說中為數眾多,如今出現一位以研究「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 economics)的特異偵探,即是這本《靈機一動的機率──經濟學探員伏見真守》。文中的推理部分,以研究「犯罪側寫」(criminal profiling)的警科研人員盛崎一臣,成為男主角經濟研究學者伏見真守的對立方,或稱互補方,協同刑警女主角木下麻耶,一起面對連續殺人案。

 

案件起始,我認為警方的思慮不周,怎那麼快就將三起殺人事件視為是同一犯人所為的案件?直到男主角伏見開口,引入從未見過的推理模式,才開始讓我進入案情的分析中,逐漸認同伏見的推理方法。這部作品著重在案情的數度轉折,而非以主角心理上的轉變為主。事實上,後半部可說真相錯綜複雜,假若未去量化分析個人動機下所採行為的實際效益,恐怕真相難以釐清。然而,若光靠伏見的運算,未有女主角麻耶深入敵營追探實際線索,也可能同樣犯下「偏誤」,難怪伏見自己就說:「我大約在百分之三十的命案派得上用場,以棒球術語來說就是『三成打者』。」最後的那場關鍵戲碼,足見團隊的重要性。

 

伏見的推理模式在推理小說中相當罕見;無論是「群體決策」、「捷思」、「錨定效應」、「偏誤」、「資料的一致性錯覺」、「主觀期望效用」,到風險分析和理性殺人的關係、司法解剖和死因認定的偏差,以及各種行為經濟學上的使用,伏見都有法輔以圖表盡量用白話說明清楚,並量化各種抽象概念,讓讀者能立即了解,滿滿的行為經濟學知識,可謂這本推理作品最大的特點。

 

而,伏見和盛崎雙方訂下「毆揍上司」的賭注,不禁令我發笑,懶得聽伏見進行推理的讀者,應該能在較為詼諧的辦案氣氛中繼續往故事的終點邁進,瞧看最後究竟誰勝誰負。整體而言,故事不會像橫山秀夫描寫的較為冷硬的警察小說,或是譽田哲也帶有陰鬱氣氛的《草莓之夜》系列作品;本作的人物互動,頗似日劇《LADY:最後的犯罪心理分析官》,而這部日劇正好也是以犯罪側寫為背景的推理劇。國外的犯罪側寫,FBI主以秩序型和無秩序型分類,當然這種傳統的分類法引起不少爭議,所以也有像Godwin 的學者提出各種演進技術,諸如最小空間分析(SSA)、連續殺人犯的行為空間配置圖,或是 Rosenfeld & Harmon 的邏輯迴歸分析(LRA)等等。

 

故事愈到最後,案件愈加撲朔迷離,包括開場人物全都和案情牽連上關係。真相既出,實在很令人感慨。一個人在思想、行為上的偏差,往往受到家庭、社會環境的潛在影響,假若故事中最後的犯人逃過一劫,又會反過來加諸這個社會什麼樣更大的影響?

 

此外,這本作品是我第一次在國內日系翻譯小說中看到「怪獸家長」這項詞語,不再加以任何註解。看來只要繼續推廣下去,「怪獸家長」有望以外來語之姿正式進入中文。

 

總結來說,《靈機一動的機率──經濟學探員伏見真守》文中各處充滿易懂的行為經濟學知識,男主角伏見真守的推理方法於眾多推理小說中可謂獨樹一格、相當希罕;他和女主角木下麻耶、或和對立(互補)方盛崎一臣的互動輕鬆自然,閱讀過程不會有沈重的壓力,而整樁案情,以及伏見、盛崎兩角自身的故事也足以讓我們重新審視現今檢警辦案手法的準確性。

 

最後,感謝尖端出版社提供此次試讀體驗,試讀本的外觀與內文,足見製作相當用心,謝謝!

 

——舟動(2015.06.19

arrow
arrow

    舟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