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我既不老實也不光明正大,我只是個骯髒的政治人物,但我之所以骯髒,是因為要從污泥裡保護一樣東西。

 

——中山七里《替身總理》

 

這本小說,全書三百四十多頁,不是推理小說,而是以真實日本社會為背景的高度政治娛樂小說。

 

假國王、假總統或假總理等題材並非罕見,例如好萊塢電影《冒牌總統》(Dave, 1993)、韓影《雙面君王》(Masquerade, 2012)等,因此於本作中,作者中山七里僅花了三十二頁的篇幅,即把演員何以假扮總理的過程迅速交代,直接進入其欲探討的政治議題的核心。換句話說,令身為素人演員的加納慎策(即一般民眾的身份)有機會一窺國家機器的政治運作,甚至坐鎮指揮、商策政治行動,以使讀者有機會深入了解日本政治樣貌,並進一步分析日本國民普遍對政治冷感,並期許國民能動身起來、了解政治和自己息息相干,此或為作者書寫本作的意圖所在,因而作者說:「政治真的很有趣。每個政治家都有各自的個性,只要你開始對政治有所關心,就會看見很多事情。漠不關心是最可怕的,雖然可能這個方法很笨拙,但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讓人們對政治能夠有所理解,對議員的看法有所改變。」(見封面內側)

 

由於作者傾力針對日本政治體系摹寫,且在一本作品中即意欲處理五項以上的重大議題,故全書節奏緊湊、毫無多餘枝節,而組織、法規等細項,其呈現於讀者面前的模式頗近似城山三郎的《官僚之夏》。不過,此種寫法也可能令不了解日本政治運作的台灣讀者造成閱讀上的困阻。比如說,基本的名詞「省廳」、「外務省」、「財務省」及「經產省」彼此影響的互動模式,又如「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APEC(亞太經濟合作)」、「ODA(政府發展援助)」的實際運作,以及英國功利主義代表學家「邊沁」等的理論核心,並未清楚說明其概念便直接帶入情節中。若要讓台灣讀者能確實理解,建議譯者和出版社可考慮增加註解(譯註)。雖然台灣的讀者中,可能有稍微接觸過諸如《Change》、《民王》等探討政治議題的日劇,但這兩部日劇仍是「追求娛樂」高於「追求思考」,對於不了解體制運作的讀者,閱讀門檻仍是稍高。

 

若拿《替身總理》和山崎豐子《華麗一族》、《不沉的太陽》、《不毛之地》、《命運之人》等兼具描繪「議題、社會性」和「英雄歷程」的名作比較,《替身總理》較偏重於政治議題與現象的闡述,而較少針對角色的刻畫(就目前中山七里在台出版之其它翻譯作品比較而言)。或說,單《替身總理》一書便亟欲將五項以上的議題於各章拿出來一一檢視,充滿企圖心之舉雖令我深感敬佩,卻也削弱了各議題對角色的內心情感衝擊,如此內容之分配,當某角「下台領便當」時,可能亦無法取得讀者情緒上的認同感。

 

話說回來,若忽略角色的奮鬥經歷,而將閱讀重心放在作者意圖令讀者思考的政治議題,《替身總理》於內閣和議員方面的描寫與調度,既深又廣,例如同黨議員做出不當的公開發言時是否該下台辭職、和在野黨之間的權謀爭勢、擁核廢核爭議、震災重建的不合理預算編列、革新官僚人事以消除肥貓而採取的公平正義行動、日本憲法第九條可能過時而無以因應現代世界局勢的窘境等,在在揭示作者對自己國家的熱情,以及奮展雙臂去拉攏民眾共同關心政治的文字。只要是關切社會、政治發展的讀者,即便日本和台灣的政治情勢略有差異,應該也能在《替身總理》中讀出兩地面臨的相仿問題,進而思考如何運用政治力量去解決大家眼前的困境。

 

——舟動(2017.08.25

 

博客來:中山七里《替身總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舟動 的頭像
    舟動

    舟動之穿林吟嘯行

    舟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