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地無限《第四名被害者》

 

■ 有時候我常會想,究竟誰才是真正的第四位被害者?

——天地無限《第四名被害者》

 

本書末,推理評論家喬大將作者天地無限讚譽為「台灣黑霧的創建者」,抬舉其書寫文字達松本清張的社會觀察高度,自有十足的理由,而我個人對本作的聯想倒是串接至野澤尚的《虛線的惡意》與《沒有城堡的人》。

 

作者對新聞媒體的操作所知甚詳,一開始即已帶領讀者進入媒體人的世界裡,彷彿置身於電視節目或電腦螢幕前,立刻直擊案件始末和後續,且情節進展節奏明快,完全不給讀者喘息的機會,即便擔當重角的徐海音回到家中可稍事歇息,案情又馬上發生轉折,得即刻跑入下一場景,回到尋屍及尋找第四名被害者的案件之中。

 

當然,最富趣味的——也可視為作者長期觀察台灣社會動向的——即是每一小節之間所插入的新聞評論節目、院長質詢、臉書粉絲專頁、整點新聞、個人臉書評論、BBS 爆卦……等,在在看出作者於此科技虛擬的二十一世紀中所注目的各種文本,例如一看到「我睡著了,做了一個夢」、「垃圾教授這樣死掉太便宜他,應該要凌遲。警察都在幹麼?阿扁不用負責嗎?」和「島嶼總會等到天光」時,我的嘴角都不爭氣地上揚許多次——既是發笑,也同時憂心。

 

尋屍時,所用各種3C物件、軟體和術語,作者皆相當精熟,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描寫是以超音波雷達儀器進行探測的那個尋屍場景,我彷彿追隨著徐海音、趙遠聲夫婦一行人至現場附近移動;而末尾的一場動作戲和《血讎的榮光》一樣,則教我跟著角色焦急,同樣達到炸彈即將引爆的緊張感,不料危機才一「解除」(呵,如果那可稱為「解除」的話),作者又突如其來給予一個震撼的衝擊,簡直不按牌理出牌,難怪作者一開始在自序中會說:「書中並沒有安排一個典型的偵探角色。」

 

唯一讓我在前、中段感到較混亂的是視角的問題,我以為全書以女主播徐海音為主,但中間不時安插趙遠聲、正副導播劉慶和與阿唐、另一主播莊靜的內心反映。當然,若以全知觀點來看這本小說,這問題也可當作不存在。

 

《第四名被害者》可謂描繪台灣社會現象的社會派推理大作,天地無限極力寫盡並影射當今新聞媒體和網路社群,似乎人人皆於無形中參與了案件,無論是談話節目來賓、抑或鍵盤辦案的鄉民,其行動和語言漸逼露出現代社會中的荒謬——此種荒謬,或許才是作者內心真正想要表現的極致詭計吧。而,以「荒謬」為名的詭計,也確實滿足了社會派推理老饕的胃口。

 

——舟動(2015.03.19

 

博客來《第四名被害者》

arrow
arrow

    舟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