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
我一直覺得寄居蟹是一種好奇妙的生物,你不認為嗎?牠們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需要那些貝殼的?還是小寶寶的時候,牠們身上不都沒背貝殼?大家都能像這樣輕快地游水。背上貝殼後,牠們的安全雖然比較有保障,卻也因此再也不能游泳了。到底哪一種生活比較好呢?
2.
在有月光的夜晚撈到的螃蟹不能吃,吃了沒啥滋味。
3.
寄居神。
拖著灰色的腹部,
一直埋伏不動的寄居神。
祂右側的蟹螯反射出冷冷的月光,
兩隻凸出的圓眼睛看著不同的方向,
正開心地動個不停。
那張周圍長滿觸手的嘴巴在蠕動著,
祂是在對人在遠方的慎一說話。
我會實現你的心願。
我馬上就會替你實現心願。
——道尾秀介《月亮與螃蟹》(第144屆直木獎得獎作)
道尾先生早期的作品《向日葵不開的夏天》與本作《月亮與螃蟹》,同樣探討孩子的成長與視野。《月亮與螃蟹》全書充滿著孩童在成長過程中所須面對的「孤獨感」與「不安全感」,無邪的心靈在成人世界的日常洗禮時而變得充滿疑惑,時而帶著惡意,但是我們能夠責怪這些孩子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夠坦率,有時是為了不傷害到對方,有時是為了保護自己,就像寄居蟹長大後必須背負著硬殼,不必讓人窺視自己的所有一切,但貝殼遭受外界的擾動時,蟹體不得已只好赤裸現身,並無端接受意外的刑罰,而我們總是希望找到「理由」來解釋這些意外。經過這些人生的意外後,未逝者只能「承受」,再次尋找另一殼身寄居其中。道尾的這部作品,看似好像只是一部平淡無味的家庭劇,但實際上他用盡形象轉移與譬喻來解釋各種成長與人生的現象。這部作品值得一再細讀。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