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會有大人肯把一百萬元,交給連一百元都不會使用的小孩手上。
2.
一個(聯合國難民最高專員署)新進員工在尼加拉瓜難民區訂購了大量黑豆,可是尼加拉瓜人民是以紅豆為主食,這是從他們曾曾曾祖父母時代就有的習俗,這是他們的文化,你們日本人也有不可改變的習俗,對吧?想像一下,以紅豆為主食的人收到一堆黑豆,會是怎樣的絕望!你把支援難民當作一種施捨,所以心裡某處會想:只要能吃,什麼都行,不要講究了!
3.
Love is not a medal. It is not something you can bid for.
bid for ... |
(v. phr.) to offer (an amount) in attempting to buy something, esp in competition with others as at an auction (CED) |
——日劇《隨風飄舞的塑膠布》
日劇中有一幕在機場,妻子送丈夫上飛機……
妻:「下次什麼時候能繼續吵架?」
夫:「一年後。」
男人無法接受女人為他在家裡做的一切,逃避回家;女人拒絕配合男人的想法,不願跟他從事相同工作:衝至前線救助難民。兩人同床異夢,就連吵架都要再等一年。這場婚姻,從一開始就是一場錯誤。但是,這種荒謬的愛情,我認為是作者刻意安排的兩個主體:
女人象徵著安定富足的國內,男人則是動亂不安的國外。兩者之間產生關係,心理層面上卻是紛爭對立的。
日劇版《隨風飄舞的塑膠布》可給短篇小說未詮釋完整的部分補足。看完之後,更深刻明白作者究竟想要表達什麼。作者轉向成人讀者的作品《隨風飄舞的塑膠布》會得到直木獎,這麼看來似乎也就不奇怪了。